心血管类(12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心肌损伤早期高敏感高特异性指标;急性心肌梗塞的良好诊断指标;快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
肌钙蛋白I(CTn I)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ACS危险分层 |
肌红蛋白(MYO)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标志物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心脑血管恶性事件高特异性预测指标,监测治疗动态变化,降脂治疗疗效观察因子 |
同型半胱氨酸(Hcy) | 循环酶法 | 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上升是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敏感指标 |
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 α-酮丁酸底物法 | 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比LDH更具有特异性 |
肌酸激酶(CK) | 磷酸肌酸底物法 | 心肌酶谱常规指标 |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 免疫抑制法 | 心肌酶谱常规指标 |
乳酸脱氢酶(LDH) | 乳酸底物法 | 心肌酶谱常规指标 |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 | 化学抑制-乳酸底物法 | 心肌梗死、肝功能损伤和恶性肿瘤的诊断和辅助鉴别诊断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 | FAPGG底物法 | 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的敏感指标;肺心病患者病情和疗效观察 |
缺血修饰白蛋白测定试剂盒(IMA) | 白蛋白-钴结合法 | 作为检测早期心肌缺血的指标 |
血脂类(13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总胆固醇(TCHO) | CHOD-PAP法 | 血脂常规指标 |
总胆固醇(TCHO)(单) | CHOD-PAP法 | 血脂常规指标 |
甘油三酯(TG) | GPO-PAP法 | 血脂常规指标 |
甘油三酯(TG)(单) | GPO-PAP法 | 血脂常规指标 |
载脂蛋白A1(APOA1) | 免疫比浊法 | ApoA1和ApoB直接反应HDL和LDL的含量,研究表明ApoA1降低和ApoB增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载脂蛋白B(APOB) | 免疫比浊法 |
载脂蛋白E(APOE) | 免疫比浊法 | ApoE的基因位点具有遗传多态性,多态性与个体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载脂蛋白C2(APOC2) | 免疫比浊法 | 参与脂蛋白代谢的调节,尤其在调节血浆富含TG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
载脂蛋白C3(APOC3) | 免疫比浊法 | 脂蛋白代谢的重要调节剂,它与高三酰甘油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
高密度脂蛋白(HDL) | 直接法-选择抑制法 | 血脂常规指标,浓度与动脉硬化疾病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
低密度脂蛋白(LDL) | 直接法-选择抑制法 | 血脂常规指标,浓度检测是评估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所有指标中最有力的临床指标 |
游离脂肪酸(NEFA) | ACS-ACOD法 | 用于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糖尿病等 |
脂蛋白a(LPa)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心脏病的重要预测因子 |
糖代谢类(7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1-2月)监测的良好指标;普通人群糖代谢异常筛查 |
糖化血清蛋白(GSP) | NBT法 | GSP测定提供一个短期(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信息 |
葡萄糖(GLU) | 己糖激酶法 | 是糖代谢紊乱常规指标 |
葡萄糖(GLU)(单) | 葡萄糖氧化酶法 | 是糖代谢紊乱常规指标 |
胰岛素(INS)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用于糖尿病分型、胰岛素B细胞的生理功能,诊断胰岛素瘤,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 |
1,5-脱水-D-山梨醇(1,5-AG) | 吡喃糖氧化酶法 | 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敏感指标,反映近期(1-2周)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
β-羟丁酸测定试剂盒(β-HB) | β-羟丁酸脱氢酶法 | β-羟丁酸可用于酮症酸中毒早期辅助诊断与治疗监控,并可在糖尿病灭酮治疗及疗效的监控起到参考作用。 |
肝胆功能类(18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丙氨酸底物法 | 肝功能常规指标 |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天门冬氨酸底物法 | 肝功能常规指标 |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 | GCANA底物法 | 各种肝胆系统疾病可引起血清中γ-GT活力的增高 |
总蛋白(TP) | 双缩脲法 | 肝功能常规指标 |
白蛋白(ALB) | 溴甲酚绿法 | 肝功能常规指标 |
总胆红素(TBil) | 钒酸盐氧化法 | 总胆红素增加,通常是由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溶血性疾病等 |
直接胆红素(DBil) | 钒酸盐氧化法 | 直接胆红素增高:见于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腺苷脱氨酶(ADA) | 谷氨酸脱氢酶法 | 血清ADA活性升高见于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瘤病人 |
腺苷脱氨酶(ADA) | 过氧化物酶法 | 血清ADA活性升高见于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肝细胞瘤病人 |
碱性磷酸酶(ALP) | NPP底物-AMP缓冲液 | ALP活性增高:见于骨内磷酸钙沉着增加的疾病,如变形性骨炎、成骨不全症、继发性骨癌等;肝脏疾病 |
胆碱酯酶(CHE) | 丁酰硫代胆碱底物法 | 存在于血清中的CHE,由肝脏合成,故肝实质细胞损害时,此酶活CHE也降低 |
前白蛋白(PA) | 免疫比浊法 | 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血浓度下降 |
亮氨酸氨肽酶(LAP) | L-亮氨酰-p-硝基苯胺底物法 | 阻塞性黄疸、肝炎、恶性肿瘤会使血中的LAP明显增高,肝硬化、传染性肝炎、妊娠和习惯饮酒使中度增高 |
甘胆酸(CG) | 均相酶免疫法 | 敏感的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首选诊断指标;新生儿肝脏功能评价 |
甘胆酸(CG) | 乳胶免疫比浊法 | 敏感的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首选诊断指标;新生儿肝脏功能评价 |
总胆汁酸(TBA) | 循环酶法 | 是急性肝炎诊断和预后估计指标;肝硬化的实用诊断 |
5‘核苷酸酶(5'-NT) | 过氧化物酶法 | 肝胆疾病的敏感指标;协助鉴别新生儿黄疸;肝移植病人肝脏酶的诊断 |
谷胱甘肽还原酶(GR) | 谷胱甘肽底物法 | 协助诊断早期急性肝炎;蚕豆病;GR 还可以作为机体核黄素(维生素 B2)缺乏症的评估指标 |
氨测定(AMN) | 谷氨酸脱氢酶法 | 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指标通常是血氨浓度升高。 |
单胺氧化酶测定(MAO) | 谷氨酸脱氢酶法 | 血清单胺氧化酶在脏器纤维化,特别是在肝硬变时明显上升,被认为是对肝纤维化诊断很有意义的指标。 |
凝血功能类(3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D-二聚体(DD)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用于栓塞性疾病的筛查和溶栓治疗的监测 |
纤维蛋白原(FB) | 免疫比浊法 | 是DIC诊断及观察治疗过程的重要指标之一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B)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原/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的判断;血管栓塞疾病的指标 |
免疫功能类(5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免疫球蛋白G(IgG) | 免疫比浊法 | 免疫球蛋白G 是人体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主力抗体,其在体液中含量的高低往往作为慢性感染、慢性肝病、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参考值。 |
免疫球蛋白A(IgA) | 免疫比浊法 | 免疫球蛋白A是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防御机制是机体抗御疾病的重要成分 |
免疫球蛋白M(IgM) | 免疫比浊法 | 免疫球蛋白M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和加强细胞的吞噬作用,并能在补体的协同下,杀灭或溶解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防御机制是机体抗御疾病的重要成分。 |
补体C3(C3) | 免疫比浊法 | C3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个组分,它是补体两条主要激活系统的中心环节。 |
补体C4(C4) | 免疫比浊法 | C4属急性期反应蛋白,故在全身性感染、风湿热、皮肌炎、Reiter综合征、心肌梗死、严重创伤以及妊娠时血清C4含量可升高。 |
离子类(9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钙测定试剂盒(Ca) | 偶氮胂III法 | 协助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血钙增高,肿瘤广泛骨转移等 |
镁测定试剂盒(Mg) | 二甲苯胺蓝法 | 参与许多辅酶的构成,在生长、智力发育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无机磷测定试剂盒(P) | 磷钼酸盐法 | 协助诊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中毒等 |
氯测定试剂盒(Cl) | 硫氰酸汞法 | 协助诊断高氯血症及低氯血症等 |
锌测定试剂盒(Zn) | PAPS显色剂法 | 锌是碳酸酐酶等很多需锌酶的重要成分,跟大脑发育和智力有关,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动能力 |
钾测定试剂盒(K) | 丙酮酸激酶法 | 钾在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蛋白质和糖的代谢、维持心肌和神经肌肉正常的应激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钠测定试剂盒(Na) | 半乳糖苷酶法 | 钠是机体内的重要的金属离子,测定血清钠与氯的浓度以及尿中的排泄量,对了解体液的量,渗透压的维持结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的病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
铜测定试剂盒(Cu) | PAESA显色剂法 | 约90%是牢固地键合在铜蓝蛋白上,它与血浆中铁与转铁蛋白的结合以及铁的利用有关。10%左右与白蛋白疏松结合,白蛋白可作为血浆铜的载体。 |
铁测定试剂盒(Fe) | 亚铁嗪法 | 血清铁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缺乏、感染和慢性病。增高见于肝脏疾病、造血不良、无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复输血和铁负荷过重。 |
胃功能类(2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胃蛋白酶原I测定试剂盒(PGI) | 乳胶免疫比浊法 | 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
胃蛋白酶原II测定试剂盒(PGII) | 乳胶免疫比浊法 | 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
胰腺功能类(3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α-淀粉酶(AMY) | EPS底物法 | 某些慢性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以及流行腮腺炎、唾液腺化脓或腺管堵塞时,血清淀粉酶也会有所升高,而对于各种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及胆囊炎等,则淀粉酶活力下降 |
胰淀粉酶(p-AMY) | 免疫抑制-EPS底物法 | 对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 |
脂肪酶(LPS) | 甲基试卤灵底物法 | 血清脂肪酶活性病理性升高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可持续 升高 10~15 天;胰腺癌和胆管炎时也常常增高;脂肪组织破坏时,如骨折、软组织损伤手术后可轻度增高;个别慢性胰腺炎的病人也增高 |
贫血类(4个) |
|
|
铁蛋白测定(Fer) | 免疫比浊法 | 铁蛋白是检查较为常用的检测指标,主要用于判断体内是否存在铁缺乏,从而诊断缺铁性贫血、肝脏疾病等。 |
转铁蛋白测定(TRF) | 免疫比浊法 | 血清营养标志物及缺铁性贫血诊断 |
总铁结合力测定(TIBC) | 亚铁嗪法 | 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降低或正常见于肝脏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贫血、血色病和溶血性贫血,显著降低者见于肾病综合征。 |
不饱和铁结合力测定(UIBC) | Ferene法 | 临床上,UIBC 常被用于评估机体内铁代谢状况和贫血的病因。 |
炎症类(3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C反应蛋白(CRP)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感染和炎症的灵敏指标;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降钙素原(PCT)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区分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判断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首选标志物 |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细菌感染时候显著升高,较CRP更灵敏、上升幅度更大;急性期病毒感染显著上升,提示病毒感染可能。 |
风湿类(3个)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类风湿因子(RF)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阳性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某些免疫性疾病如SLE、皮肌炎、干燥综合症 |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活动性风湿病;鉴别风湿热所致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 | 胶乳免疫比浊法 |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一个高度特异指标 |
药物浓度监测(1个) |
|
|
霉酚酸测定(MPA) | 均相酶免疫法 | 霉酚酸是器官移植中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游离霉酚酸具有药理活性,其代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 |
其他类 | 测定方法 | 临床意义 |
二氧化碳(CO2) | PEPC法 | 血清中二氧化碳主要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 |
唾液酸(SA) | 神经氨酸苷酶法 | 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观察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酶比色法 | 反映人体内自由基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
尿碘测定(I) | 砷锫催化法 | 科学评价碘营养水平;预防和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人体对碘-131的吸收与碘呈负相关,可指导碘-131治疗甲亢、甲癌等 |
乙醇测定(ALC) | 乙醇脱氢酶法 | 乙醇的定量测定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急症、抢救乙醇中毒十分重要,为交通肇事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当前社会人群饮酒影响健康的调研及食品乙醇含量测定均有重要意义 |